一、检修的技术准备及一般要求
1 技术准备
a. 搜集、整理变压器运行中存在的缺陷或异常现象。
b. 进行绝缘油的简化试验及色谱分析。
c. 确定主要检修项目,制定检修技术方案。
d. 准备材料、备件、工具及试验设备等,并经检查合格。
2 一般要求
变压器器身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应遵守下列规定,否则应将器身浸入绝缘油中,以防受潮。
a. 干燥天气(相对湿度不大于65%),不超过16h;
b. 潮湿天气(相对湿度不大于75%),不超过12h。
检查变压器器身应在周围空气温度低于或接近于器身温度(即在上铁轭测得的温度)下进行。如果周围空气温度低于10℃,允许用加热器身的方法提高器身温度。一般器身温 度应比周围空气温度高10℃。
变压器器身检查如在室外进行,必须考虑防尘、防雨措施。对1.10kV及以上变压器,必要时应设置工棚或临时帐篷。
变压器大修时应作好以下记录:
a. 检修前的设备状况,如存在的缺陷、上次检修遗留问题、无励磁分接开关指示位置等;
b. 检修时的环境温度、器身温度、空气相对湿度及器身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,
c. 本次检修所消除的缺陷及修复、更换的零部件(包括所用的处理方法及使用材料、备件规格型号等);
d. 线圈绝缘等级鉴定结果;
e. 绝缘油处理情况;
f. 本次检修遗留问题;
g. 主要检修项目负责人。
二、拆卸工作
质量标准(要求) |
方法及说明 |
放 油 |
|
必须使用滤油机将绝缘油打入盛油容器。 其他标准同5.8
|
放油及拆卸前,应做好下列试验:线圈的绝缘电阻、直 流电阻、电压比及介质损失角。后两项是否进行可酌情决 定。 绝缘油是否需要一次放尽,视变压器结构等具体情况 而定 |
拆 卸 内 部 各 引 接 线 |
|
拆卸时,不得损伤引接线根部或其他零部件 |
对拆卸的引接线头应做好对应标记 |
拆卸一、二次套管 |
|
套管法兰接合处太紧时不得用力锤击。 不得直接用裸钢丝绳吊运套管。 带有附加绝缘的螺杆式套管(如40kV BJ型)拆下后, 在空气中停放的时间与该变压器器身的规定相同 |
若套管内为软芯导线,在拆下头部最后一个螺母前,应 用线绳将其端头绑好,以免掉入油箱内。 拆下的套管要放在合适的木箱内,对充油套管,应竖直 地放置在专用套管架上 |
拆卸散热器、储油柜等 |
|
拆下散热器及其上、下碟形阀后,如需要回油,应将其 安装孔用盲板密封。其他已拆卸的附件的安装孔也应临 时封好。 拆卸过程中、不得使任一安装法兰及密封面受到机械 损伤。 拆下的保护、测量及控制装置应妥善存放,并及时进行 检验 |
拆卸散热器时,应先放尽散热器底部的绝缘油,并用吊 具吊住,然后拆固定螺栓。 拆散热器及气体继电器、温度计、风机、控制箱等电源 线时应做好对应标记。 钟罩式油箱在吊罩前,须将冷却器及强油循环的油管 线、竖梯等与钟罩的连接全部拆除 |
吊 芯 (吊 罩) |
|
吊绳夹角应不大于60度,否则亦可用吊梁起吊。 吊件必须保持平稳,器身与箱壁不得有撞击现象 用压力为o.05~0.1 MPa的绝缘油冲洗器身,但应注意 不得冲坏绝缘脆弱部分。 吊出的器身应放在足够大的于净油瓶内,底脚垫好枕 木(铝身较大者,铁芯下轭每隔500 mm放一块枕木)。 器身外露时间(从开始放油时算起至重新注油开始为 止)较长或空气相对湿度较规定值高时,应按附录A评定 绝缘湿度,确定是否需要干燥 |
器身有上部定位的产品(产品型号中带“7”),在起吊节 油箱前应先打开顶盖板,松开油箱上部的器身定位螺栓。 待回装时再将其拧紧,盖好顶盖盖板。 铁芯带有吊板和拉螺杆结构的产品,吊检时如发现铁 芯吊板与上夹件有间隙,应先松开其中的8根拉螺杆,拧 紧压钉(无压钉除外),使夹件上部与铁芯吊板根部接触, 再拧紧拉螺杆 |
三、线圈检修
质量标准(要求) |
方法及说明 |
线 圈 检 修 |
|
线圈表面清洁,无油垢及沉淀杂质等附着物。线圈排列 整齐,间隔均匀,无径向和轴向翘曲变形。层间垫块及机 械支撑完好,无松动、位移及损坏现象。 ’线圈主绝缘完好,无松脱及放电现象,绝缘等级符合标 准。 油道内无金属粉末及其他杂质,油路畅通。 压紧装置的压钉应逐一检查,对称紧固,线圈不得偏压 或因电磁震动而松弛。 压钉绝缘良好,有防松装置,固定点不松动、不脱落。 压圈与铁芯问的间隙均匀,不得碰触铁芯
|
线阅表面的附着物,可用软毛刷及压力为o.05~o.1 MPa的绝缘汕进行刷洗。有绝缘围屏的线圈,可拆下绝缘 围屏进行刷洗。刷洗方向为先自下而上,再自上而下。 线圈层间垫块若有位移,应复位加固;若有损坏,必须 更换和修复。 重点检查电炉变压器及整流变压器一次线圈及调压线 圈,如出现个别线段(主要在线圈轴向两端)有径向翘曲 变形或轴向波状翘曲变形,必须予以处理。 对径向翘曲而未脱出其夹压垫块的个别线段,可用与 导线等宽的绝缘纸板条将翘起的线段间隙填实,并用尼 龙绳或布带将其绑扎牢固,但不得将该处油道堵塞;对径 向翘曲且已脱出其夹压垫块的个别线段,变形不严重者, 可将脱出的导线沿圆周均匀地夹压于垫块之中;变形严 重者应予更换。 对轴向波状翘曲变形的个别线段,变形范围不超过线 圈圆周的1/4且变形波峰(或波谷)不超过线饼油道间隙 的1/3时,可不予处理;否则必须做整形处理。即在需整形 线段的波峰处,沿线圈轴向将该点上下各10个线饼间隙 用纸板垫块临时垫实,松开线圈压紧装置,在波峰处用图 1所示劈楔法进行平整。整形后取出临时垫块和劈楔垫 块.压紧线圈,检查撑条和垫块处的绝缘有无受损,使线 圈的径向及轴向尺寸与原始尺寸相符。对变形特别严重 无法修复者应予更换。 线圈层间、匝间有轻度的局部绝缘损坏或导线烧蚀时, 可用添补绝缘及补接导线的方法处理,处理后应有足够 的机械和电气强度 |
引 线 检 修 |
|
引线(引出线和连接线)绝缘良好,无脆化、断裂、脱落 或松散现象。 引线焊接部位(如二次引线头与并联二次线圈汇流引 出铜排的焊接处等)无过热、脱焊及开裂现象。 引线排列整齐,固定牢靠,绝缘距离(见附录C)合格。 一、二次线圈引出线应与套管可靠接触,并有防松措 施。二次引出线软连接补偿器无过热、断裂现象。线圈 引出线与端子的焊接不得用锡焊。 检查、作业时,严禁扳、踩引线根部 |
更换引线绝缘时,应使用与原来相同的绝缘材料,按原 厚度包扎。 6~10kV引线纸包绝缘厚度为2mm;35kV引线绝缘厚为4~6 mm。 低压引线裸露部分的绝缘距离不够时,可半叠包一绝缘带。 焊补引线时必须有良好的隔热措施(如用浸水的石棉绳包等)。 高压侧如有零线引出,必须使零线对地及对其他部件 有足够的绝缘距离 |
四、铁芯检修
质量标准(要求) |
方法及说明 |
铁 芯 检 修 |
|
铁芯表面清洁、平整,绝缘漆完好,无过热及烧坏现象。 铁芯接缝处叠片无翘曲变形,油路畅通 |
铁芯表面及纹沟中的沉积物,可用毛刷沾合格绝缘油, 进行刷洗。运输中防止铁芯晃动的稳钉在组装时应将其拧出。 如铁芯叠片局部过热、烧坏,应做叠片涂漆或更换处理 |
铁芯夹持件及接地铜片检修 |
|
穿芯螺栓及铁轭夹件的绝缘电阻均在合格范围内。 穿芯螺栓的绝缘电阻用1000V兆欧表测量,应不低:于下 列数值; 变压器电压等级,kV 绝缘电阻,Mn 10及以下 2 20—35 5 40~66 7.5 110~220 20 接地铜片不松动,插入叠片深度一般为其本身宽度的2倍。 铁芯接地系统除保持一点接地外,不得有任何短路连 接(即铁芯不得与上下夹件、压圈及油箱连接后成为回路) |
穿芯螺栓绝缘电阻不合格时,应检查其绝缘纸管和垫 圈,如未见损坏,则可能是垫圈下堆积油污造成,应进行 清洗,然后重新安装。 如绝缘纸管损坏,可用o.12 mm厚的电缆纸涂胶木漆 (绝缘漆)进行卷绕,卷绕厚度为2—3 mm,在90—100'C 下烘干后,按原尺寸修整
|
五、调压装置检修
质量标准(要求) |
方法及说明 |
|
无励磁分接开关检修 |
||
各抽头连接螺栓紧固,绝缘无外伤,无松散及过热老化 现象。 动、静触头表面光洁,镀层完好,无氧化膜及烧伤痕迹。 弹簧压力均匀,压力在o.25~o.5MPa范围内,0.05mm 塞尺应塞不进去。 开关绝缘筒及绝缘板无破损及放电痕迹。 各分接位置的接触电阻一般不大于500微欧,且测量结 果与原有数据相比不得有显著差别。 机械传动部分灵活,操纵杆轴销、开口销等安装牢固可 靠,触头接触位置与外部手柄指示位置一致。 检修后应达到其原有的性能
|
触头表面的油污可用汽油擦洗;类似黄铜光泽的氧化 覆层可用丙酮擦洗。 · 触头表面有轻微烧伤应妥善研磨。照原样制作的触头, 表面粗糙度以1.6宜,不另做抛光研磨处理。 触头的接触电阻不合格时,必须查找原因,直至处理合格; 夹片式分接开关,其手柄指示位置与触头接触位置产 生偏差时,可将手柄罩与转轴的圆键拔出,重新调整。 分接开关自油箱盖和开关法兰间渗油时,可拧紧法兰 盘上的3个定位螺母;若油是从开关的中间轴和套之间渗 出,应拆下定位螺母,轻轻从转轴上拔下手柄罩,拧紧密 封螺母后即可。 对DwJ型分接开关,则应先拿掉外齿轮,按具体情况拧紧密封螺母,并使拆装前后的指示位置保持一致 |
|
质量标准(要求) |
方法及说明 |
|
有 载 分 接 开 关 检 修 |
||
选择开关(范围开关)、切换开关(选切开关)触头表面 光洁,弹力充足,接触良好(接触电阻值的要求同无励磁 分接开关),无阻卡、电弧烧伤及过量磨损现象。 灭弧电阻及触头部分连接可靠、完整。切换器相间绝缘 良好,拉杆完整不变形。 快速机构各弹簧卡子无变形和断裂;摇杆和卡子能灵 活上钩和脱钩,连杆轴承孔无松动。 抽头绝缘完好,连接螺栓紧固,抽头切换器消弧筒无异 常;抽头端部与抽头切换器相连接部分(包括焊接螺栓) 接触良好。 各紧固件不松动,编织软线无断裂。 自动调压装置传动机构动作灵活可靠,转动部分缓冲 弹力均衡。 传动杆销子顶丝齐全牢固,齿轮小轴支座完整。 接触、限位等动作正确可靠。拆卸连杆时,外部分头指 示与内部分头指示必须一致。 瓦斯保护及防爆装置齐全完好。 开关本体油位正常,无渗、漏油现象。 开关中的绝缘油变黑或耐压值降低到20kV时,必须更 换 |
开关本体在空气中的允许暴露时间与该变压器相同。 各触头可用浸丙酮的绸布擦拭,触头表面有轻微烧伤 时用细砂布妥善研磨。 快速机构放置在顶部的有载分接开关,应注意顶部法 兰的放气,确保该快速机构浸没在油中。 有载分接开关的安装、调试、须按制造厂的要求进行
|
六、油箱及附件检修
质量标准(要求) |
方法及说明 |
|||||
油箱、储油柜及安全气道(压力释放阀)检修 |
||||||
箱体完好,内外无油垢、污物,各部无变形及渗油现象。 二次出线端防磁隔板稳固,无局部过热迹象。 壳体各处阀门开闭灵活,密封良好,接地装置可靠。 储油柜内无残存油垢、杂质,柜体内壁无锈蚀,集污盒 内无水分、杂质,整体不渗油。 胶囊或隔膜式储油柜的胶囊或隔膜不变质,密封良好 (不漏气)。 油位计安装牢固、指示清晰,油位标示线明显。 储油柜与安全气道上部的连通管畅通。 安全气道内壁清洁、无锈蚀,防爆玻璃膜完奸,其破坏 压力不大于o.05MPa,密封处不漏气,不进水
|
储油柜或安全气道内壁若锈蚀严重,需进行打砂、防腐 处理。 储油柜内的胶囊袋应用2 kPa的压缩空气做气密试验。 检修变压器时,压力释放阀的各零部件均不得自行拆 动,否则必须重新调试
|
|
||||
质量标准(要求) |
方法及说明 |
|
||||
安全气道防爆玻璃膜厚度按如下确定: 管 径,mm 150 200 250 玻璃膜厚度,mm 2.5 3 4 装有压力释放阀的变压器,阀的关闭压力应为 0.003 kPa左朽,并使油箱内保持正压 |
|
|
||||
套 管 检 修 |
|
|||||
瓷而清洁无损。 浇装式套管法兰上帽完奸无砂眼,密封垫及胶合剂不 失效、不渗油;夹瓷式套管密封环、垫的性能良好。上压帽 密封严密,压紧螺母紧固,导电杆不松动,各部螺栓着力 均匀,盘根、法兰无锈蚀、损伤现象。 套管导电接触面光洁,无过热、烧蚀现象,导杆螺纹完 好。 绝缘筒、绝缘板清洁无垢,无裂纹、放电等痕迹。 均压环无锈蚀烧伤痕迹。 套管导体及接头铜掌清洁.无垢无锈,接触严密,螺栓 紧固。 油位计完好,当温度为15~20℃时,油位应在油位计中 部。 油纸电容式套管电容测量端子完好无损,引出线无断 裂、开路。 下部瓷伞至安装平台之间镀有金属的套管(如40kV级 套管),如发现镀层脱落,应涂刷半导体漆。 各项电气试验合格 |
浇装式套管的密封处渗油时,应更换密封垫,重新浇 装。 夹瓷式套管,若密封垫和密封环未老化失效,拧紧套管 端部压紧螺母即可消除渗油现象。 检修油纸电容式套管时,不得转(扭)动电容芯子。 充油套管随变压器本体大修时,其内部应用合格绝缘 油冲洗,再换以新油(新油标准与变压器本体油相同) 充油套管储油器上盖和器口的螺母、弹簧垫圈及平垫 圈粘附过紧,拆不动时,可用喷灯加热后再拆。也可将香 蕉水或汽油滴在盘根间,待粘着物分解后再拆。拆卸导电 杆时,应使用专用工具或管钳将导电杆固定住(不得使之 在工具内转动)再拆。拆卸上瓷套螺栓应由一人按顺序进 行,每个螺栓每次松动量不得超过1/3圈。 套管注油时,将套管先抽成0.067—0.093MPa的真空 度并维持30min左右,然后开始真空注油 |
|
||||
气 体 继 电 器 检 修 |
|
|||||
各部件完整,无渗油现象,盖板上箭头标示清楚,玻璃 视窗清晰,接线盒盖密封良好,不进水. 气体继电器上的箭头应指向储油柜,接线柱间绝缘良 好,其控制线应采用耐油导线。 变压器顶盖沿气体继电器方向应有1%~1.5%的升高 坡度,变压器通向储油柜的连接管畅通,其坡度不小于 2%(以油箱盖为准)
|
气体继电器检验合格后,方可使用
|
|
||||
质量标准(要求) |
方法及说明 |
|
||||
吸湿器、净油器检修 |
|
|||||
吸湿器玻璃管完好,内壁及网格清洁,无锈蚀、堵塞现 象,呼吸道畅通,油封良好,油位正常。 变色硅胶充足、干燥、呈蓝色,粒度为3~7mm。 净油器安装方向正确,滤网及毛毡清洁,齐全完整。 净油器的吸收剂(硅胶或活性氧化铝)须经干燥处理, 处理后尽快使用。干燥温度为105℃,堆积厚度为100 mm 时的干燥时间为2 h。粒度大于3~7 mm,小于1 mm的应 筛去,其重量为油重的o.8%一o.9%,用绝缘油冲尽渣粒 后方可使用
|
大修后的变压器油中气体较多,吸湿器内可暂不装油。 吸湿器内的变色硅胶变为粉红色时,应更换或在140'C 下烘焙8h,或在300'C下烘焙2 h,使之完全变为蓝色。当 没有变色硅胶时,可采用原色硅胶浸氯化钴的方法制取。 即:取占硅胶重量3%的氯化钴溶解于水,水量应使硅胶 能充分吸收;取粒度为3—7 mm的硅胶浸入氯化钴溶液 中,直更硅胶变为粉红色;将粉红色的硅胶于115~120'C 下烘焙至完全变为蓝色。 大修时,净油器内壁应彻底清洗,并调换滤网和毛毡。 净汕器硅胶可在400—500度下烘焙再生,使之恢复为 原色和黄褐色。 净油器活性氧化铝可在450~500'C下烘焙再生(温度 不得大于500度),使之完全恢复为白色 |
|
||||
温 度 计 检 修 |
|
|||||
结构完好,动作灵敏,指示正确,接线端子绝缘良好,控 ‘制线应防止被绝缘汕腐蚀。 压力式温度计的金属细管弯曲半径应大于75 mm,并 不得扭动和损伤 |
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|
|
七、冷却装置检修
质量标准.(要求) |
方法及说明 |
|
|
风 冷 散 热 器 检 修 |
|
||
散热管内壁无汕垢、铁锈,管路畅通;上、下油门开闭正 确、灵活,密封良好。 散热器外部油漆完好,无油垢、污物,放油堵完好、紧 固,整体不渗油。 散热器经打压试验合格后方可安装。试验压力标准为: 扁管散热器,O.05~0.15 MPa;圆管散热器,O.2~0.3 MPa;持续时间均为15 min。 轴流风机风扇完好,运行无异声,保护网罩完整,稳固
|
散热器内部可用干净绝缘油冲洗,对强汕循环;风冷散 热器还可用压缩空气吹洗。 散热器打压期间如发现个别剩余压力显著下降,可适 当提高压力查找泄漏点。 强汕循环风冷却器冷却管簇1~2年清洗一次,用压缩 空气吹除管间灰沙、屑片等堵塞风道的杂物,并进行除 锈、排污和涂漆 |
|
|
质量标准(要求) |
方法及说明 |
||
强油循环冷却系统检修 |
|||
潜油泵安装方向与箭头指示力·向相符,转向正确,用手 拨动叶轮时转动轻快灵活,空运转时轴承声音均匀和谐。 潜油泵的径向间隙应在o.5 mm以下(新泵小于0.3 mm)。 各部密封衬垫规格适宜,压力均匀,不渗油,视窗玻璃 完好。 流动继电器安装正确,接点完好,动作灵活町靠,密封 试验合格。 冷却器黄铜管内壁无沉积物,管内畅通,滤网无阻塞,各部密封良好,打压试验合格。打压标准为o.3 MPa,持续30 min。 冷却器控制箱应为全封闭式(防尘、防雨、不渗水),箱 内电气元件完好,布线规整,尢尘垢,绝缘试验合格。 电机供电电源及自投装置可靠,绝缘良好 |
潜油泵运行时间达到10 000 h应大修一次,运行 20 000 h应更换一次轴承。 用千分表检查叶轮上端密封环的径向跳动,其公差值 为0.07 mm。 对导向冷却的变压器,应注意清除进油联箱中的杂物
|
八、绝缘油处理
质量标准(要求) |
方法及说明 |
过 滤 |
|
滤油工作宜在晴天或相对湿度不大于75%的条件下进 行。露天滤油时,应搭置临时工棚。 滤油所用管道和容器必须清洁,无水分及其他油类物质。 滤纸在使用前应进行充分干燥(80度下干燥24h)。 及时取油样做耐压试验,过滤到所需的耐压值为止 |
现场滤油一般采用压力式滤油机,其滤框与滤板间一 般放置2—3张滤纸。纸的松软面靠入油口一侧,结实面靠 出油口一侧,每次换纸时仅换去入油口侧的一张。 滤油时,须用合格的耐油胶管,并注意检查油路.防止跑油。 当滤油机出口压力超过o.6 MPa时,应检查油路是否 堵塞或滤纸是否饱和 |
试 验 |
|
全分析试验。新油或在运行中发生故障等必要的情况下应进行绝缘油全分析试验,试验项目和标准见电气试验规程。 简化试验。试验项目包括闪点、机械混合物、游离炭、酸 值、酸碱反应、水分和电气击穿强度等,试验标准见电气 试验规程。 耐压试验。试验项目包括机械混合物、游离炭、水分和 电气击穿强度等,试验标准见电气试验规程。 气相色谱分析。按GB 7252—87《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 分析和判断导则》进行 |
简化试验的目的是按油的主要特征参数来检查其老过程。 耐压试验的目的是对运行中的油进行日常检查。 气相色谱分析取样(油样和气样)时,必须严格按规定 进行,确保分析准确。 不同牌号的绝缘油一般不得混合使用,若需混合使用 时应经检验合格。 变压器油箱,密封式套管及有载分接开关内的绝缘油 是分开的,取油样必须分别进行 |
九、变压器器身干燥
质量标准(要求) |
方法及说明 |
||
干 燥 判 定 条 件 |
|||
运行中或大修后的变压器,应根据运行、检修及试验情 况,按附录A判定是否需进行于燥 |
根据变压器结构、受潮情况及现场条件,可采用真空干燥热油真空干燥及烘房干燥等多种干燥方法。 干燥方法确定后,均应制定相应方案及措施 |
||
干 燥 标 准 |
|||
变压器无油干燥时,线圈温度最高不得超过95~105℃,油箱真空度应按变压器的结构确定,一般在80~110℃将箱内抽成20 kPa的真空,然后每小时升高6~7kPa,直到符合制造厂规定的允许值为止 |
干燥过程中,线圈的绝缘电阻开始时下降,以后又重新 上升,当绝缘电阻值连续6h保持稳定时,可认为干燥结 束。干燥完毕后,应消除线圈绝缘干编造成的松弛现象 |
||
十、 变压器组装
|
|||
质量标准(要求) |
方法及说明 |
||
组 装 |
|||
变压器经检中试验合格后方可组装,组装顺序一般与 拆卸顺序相反。 组装前必须对器身及各附件进行质量检查,油箱内不 得留有任何杂物及工具。 器身吊入油箱时应对准箱底的定位铁。 拆下的密封垫,一般按原尺寸重新更换(电炉及整流变 压器二次引出端子采用石棉巴金密封者,如未见渗油,可 不换新垫)。 各密封垫的两面可涂刷橡胶溶液,并保持密封面清洁, 垫的安放位置应正确,压紧后不得有歪斜和位移。 胶囊式储油柜的胶囊与储油柜应尽量平行,与法兰口 连接处不得有扭转皱叠现象。 油箱口及附件的密封胶垫紧度均衡,压缩员一般为其 厚度的1/3左右。 拱顶油箱变压器在安装套管前,应将无励磁分接开关 的联杆插入开关轴上。 安装60kV及以上套管时,应将引线拉直(但不得用力 拉吊),不能出现拧劲、打弯现象;引线的绝缘锥应进到套 管均压球的开口处,但不得将引线压得向下窜动,以防止 引线碰触套管下部的绝缘围屏而使引线失去应有的绝缘 距离 安装温度计时温度计底座中应注满绝缘油。 油箱下部的接地螺栓或油箱上部的接地套管,必须有 效接地(零)
|
检中试验项目主要有:穿芯螺栓及铁轭夹件对铁芯的 绝缘电阻;分接开关各分接位置的直流电阻和电压比; 6kV以上套管交流耐压;35kV以上套管(纯瓷的除外)介 质损失角;线圈绝缘电阻和吸收比。其中,电压比项试验 是否进行可酌情决定。 各处密封螺栓,应由专人逐次对称拧紧。尤其是套管螺 母每次旋紧(或松开)1/3转为宜。 隔膜式储油柜重新安装油位表时,应将油位表连杆端 头与隔膜上边支架连接好,用手使隔膜连续上下移动多 次,观察油位表的连杆伸缩是否灵活,表针摆动是否正 常,最高、最低油位时是否可靠报警。 DWJ型11OkV无励磁分接开关回装时,应将动触头放 在2、3分接头上(即第一位置),同时将操动机构也放在第 一位置,再把操动杆插在开关触头上。在固定操动机构 前,将整个操动机构按顺时针方向旋转,如转动角度在 90度以内,则操动机构已与开关连上,然后可将其反转到 原来位置,并固定在箱盖法兰上。 安装BF型拆卸式套管时,导杆上的定位销必须插在套 管的定位槽内。 吊装大容量自耦变压器时,须按制造厂的要求进行
|
||
质量标准(要求) |
方法及说明 |
||
注油、静置和密封试验 |
|||
非真空注油时应打开储油柜上部的注油孔以及敞热 器等备附件的连通阀门(净油器只打开下部连通阀门)。 60 kV及以上:需真空注油的变压器,油箱的真空强度 按其机械强度而定。对一般结构的油箱及16 000 kVA及 以下的产品,其真空强度——般小于o.05 MPa,对型号中 带“7”及20000kVA及以上的产品,一般小于0.08MPa, 并在规定真空强度下维持l~2 h后开始注油。 注油期间应保持真空度不下降,且注油完毕仍维持 1—2h。 静置时间,20 kV及以上变压器为18~24 h;10 kV及 以下变压器为6—8 h(密封试验时间电包括在内)。 变压器的密封试验如采用o.3 m油柱压力(对波状或 有散热器的油箱),试验持续时间应不小于15 min如采 用储油柜的静油压力,试验持续时间应不小于12 h,试验 时油温以不低于25℃为宜,以不渗油为合格。 静置及密封试验后,应再次放出气体继电器及套管升 高座内的残存空气
|
对箱盖和器身不为一体的变压器,绝缘油注到淹没一 部分上铁扼时,即进行油箱内部各引线的连接等工作。对 于顶油箱,上述工作可在箱盖封口后进行,待封闭人孔后 继续注油, 采用胶囊密封的储油柜,应先往油位计里注油,然后再 向储油柜注油(以免出现假油泣)。储油柜的注油孔溢油 时,将注油孔关闭,再从变压器下部油门放油至所需的油 位,并排出内部(如高压套管法兰、套管升高座、油管路及 冷却器顶部等死区)的残存空气。 注油时所有放气孔必须打开,待孔中溢油时再将其关闭。 净油器内注满油后,从其下部的放油孔放出部分绝缘 油和吸收剂渣粒.然后关闭下联管油道活门,使净油器静 置12h后再打开上、下联管的油道活门,使之再次充油至 规定的油位。 变压器真空注油时,应先可靠关闭散热器、储油柜、净 油器及冷却系统等与油箱的连通阀门。安全气道防爆玻 璃膜用等厚的铁板代替。 解除真空后,打开上述各连通阀门,并在可见油位的情 况下不断向变压器注油至所需的油位。 运行中从储油柜补油时,应先放尽柜内的积水和油污, 并不得从变压器下部注油。 变压器的检后试验,一般是在恢复到检前状态后进行。 而交流耐压试验必须在变压器注油结束、经过充分的静置后 进行 |
||
就 位 |
|||
储油柜侧的底部滚轮应搁在基础轨道的垫铁上,保持 变压器沿气体继电器方向的升高坡度。装好制动铁,使变 压器沿轨道方向不发生位移 |
|